首页中心概况政策文件教师发展培训教师发展规划教学资源下载中心
现在是: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发展规划>>正文
 
未来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与国际经验
2021-05-11 16:06 曹培杰  电化教育研究

未来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与国际经验

曹培杰

近年来,各国都十分关注未来学校的变革趋势,美国、瑞典、法国等国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催生出“无处不在的学习”、“没有教室的学校”等新型教育形态。尽管这些探索刚刚开始,能否经得住时间考验还很难说,但这些探索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窥未来学校的窗口。

美国High Tech High School

High Tech High School(简称HTH学校)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市,目前拥有13个校区,包括4个小学、4个初中和5个高中,学生总数达5300人。在HTH学校,没有分门别类的科目、也没有上下课铃声,甚至没有考试,学生每天都忙于完成自主选择的项目任务,许多学生为了一年一度的校园展示节而废寝忘食。但是,教育质量却很优异,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成绩比加州平均分高出10%,大学录取率更是高达98%。究其原因,就在于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HTH学校取消了严格的分科教学,更多以跨学科方式建设课程,开发出245个主题项目,其中STEM课程占很大比例,目的就是为当地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同时也便于学校从外部社会获取专业力量的支持。HTH学校认为,如果学生想要变成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就必须知道工程师和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尽管学校教育里会有很多数学、科学的概念,但如果不了解工程师和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那这个知识概念就是抽象的,无法与现实世界建立连接。只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才能真正学会知识。在这所学校,坐着不动的课堂很少见,常见的学习场景是:学生对着电脑认真研讨他们的多媒体项目、学生拿着钻头和锯齿有模有样地制作桥梁模型、学生围在一起测试着机器人……

瑞典Vittra Telefonplan学校

Vittra Telefonplan学校被称为一所“没有教室的学校”,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一所私立学校。他们认为,学校的空间布局不能追求固定标准,教室也不一定都是千篇一律的桌椅排列,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并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所以,学校把工厂车间式的教室,改造成“水吧”“营地”“实验室”“洞穴”等新型学习空间。

比如:楼梯中的“洞穴”,学生在这里自学;“实验室”,学生在这里进行数学、科学和艺术活动;“营地”,学生在这里会面和讨论任务进程;“水吧”,学生在这里开展社交活动和非正式学习。这些空间更加人性化,更具亲和力,提供给学生全新的浸入式体验,帮助他们开展个性化的深层次学习。教学组织更加灵活,根据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群体,大多采用混龄教学,把不同年龄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中进行学习、游戏和生活,构建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雏形社会。

法国Ecole 42学校

Ecole 42是一个私立计算机编程学校,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在美国旧金山设有分校。准确讲,它不是一所严格意义上的学校,而是在线网站和学习中心的综合体。这所学校没有老师、没有教材,学习全靠学生自己。学校每年将8001000名学生送到巴黎的学习中心,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大屏幕电脑。在三到五年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编程任务,每位学生独立负责任务的一部分。

整个学习过程就像闯关游戏,学校通过设置经验值来追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成功完成任务后得到相应的经验值。为确保任务完成,学生需要互相帮助,学会在协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每完成一项任务,就会有一个更高级别的任务自动解锁,当学生达到21级时就准予毕业。在学习期间,学生可以自由进出学习中心,每天24小时开放,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了休闲区,可供学习之余进行放松。这里没有固定学制,学生通常在三年内毕业,但也有学生在一年内就通过考核,还有学生需要五年或更长时间。

未来学校变革的启示与建议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学校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变革,从“批量生产”走向“私人订制”的教育模式,通过空间、课程和技术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让学校适合学生,而非让学生适应学校。

(一)彰显学习空间的教育价值,打破工厂车间式的教室布局。现在,很多学校都是“交钥匙”工程,校长和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习空间建设。但是,学习空间往往承载着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需要不同的学习空间来支撑。研究表明,灵活的学习空间对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包括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等。未来学校的空间设计需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要考虑空间环境与教学法的契合,不同的教学法对学习空间有不同的要求,空间设计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利用隔墙促进不同空间的灵活转化,配备可移动、易于变换的桌椅设施,支持教师开展更加多元的教学活动;二是打破固定功能的设计思维,促进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相互转化,把图书馆、校园角落、体育场馆等打造成多功能的非正式学习区,营造更具亲和力的学习场景;三是加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创建网络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广泛协作、促进个性化学习,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支持。

(二)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倡导基于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分科教学对于系统性知识的习得很有帮助,但不能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近年来,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传统的学科界限愈加模糊,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兴起也是这种趋势的体现。未来,传统的学科划分标准可能会被改写,甚至出现一些新的综合性学科。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科综合发展趋势,把握分科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将基于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作为分科教学的重要补充,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补充。为此,未来学校要面向真实问题来重新制订学习方案,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一方面,采用基于学科的整合模式,以学科知识为基点,把相关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采用跨学科整合模式,建立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必然联系,开展面向真实的主题教学,灵活设置长短课、大小课和阶段性课程,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三)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教育,推动学校从三尺讲台走向无边界学习。未来学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深度参与,但只有信息技术也不是未来学校。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教育变革,必须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及开放的办学格局,才能实现教育创新。未来学校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教育,拆除学校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墙”,推动学校教育从三尺讲台到无边界学习的突破。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调动全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专业机构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拓展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校要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田野、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和高新技术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让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校园。

小结

在未来学校的探索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定力,既不能因为畏惧困难而裹足不前,也不能只凭一腔热情而贸然突进,关键是从根本上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教师的发展动力和学生的学习潜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未来学校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甚至也不存在一个最优的模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对象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需求,未来学校的本质就是根据这些变动不居的现实需求进行不断调试,促使学校教育系统不断更新、优化、升级,并不断接近教育的本原——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原文刊于《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第11

(作者: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一条:走向学习本位的新...
下一条:兰州城市学院思政...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兰州城市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2016